❶ 郑州大学的进 郑州大学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用的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用的是什么版本的,出版
基本上都是建工版的吧,传热学应该是高教版的。
❷ 郑州大学医学本科毕业生能到什么医院工作,想在河南省范围内
你好 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啊 是临床吗 如果是五年制临床临床我还是建议你继续考研吧 其他的郑大本科在河南完全足够了 临床在医院要求很高的 不过郑大的本科找工作也还相当容易的 郑州这边很多医院你都可以去面试 我也是郑大的 学的是护理专业 你可以报我们的附属医院啊(像一二四五六附属医院等等 )你可以先查一下这些医院的招聘情况 希望对你有帮助 嘿嘿 记得采纳哦!!!
❸ 郑州大学教育学概论简答题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热能与动力工程 目录[隐藏]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
知识结构要求
就业方向
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
知识结构要求
就业方向
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编辑本段]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编辑本段]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编辑本段]主要专业实验
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等
[编辑本段]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福供弟佳郗簧甸伪鼎镰;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说,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并根据培养规格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 (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编辑本段]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
[编辑本段]修业年限
四年
[编辑本段]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开设院校 烟台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西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贵州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五年)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商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商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南京化工大学 江苏大学 扬州大学 东华理工学院 集美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南昌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五邑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西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上海水产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燕山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年) 哈尔滨工程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 石油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吉林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茂名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青岛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化工学院 苏州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郑州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长春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 中原工学院 新疆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其中粗体为国家重点学科)
能源动力学 目录[隐藏]
一、我国能源动力学科高等教育发展 1. 形成时期
2.计划经济的调整
3.新的调整
4.现状
5. 国外相应专业设置的对比
二、能源动力学科面临的形势新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
国防安全问题
三、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主要特点 1. 与环境问题的密切相关性
2. 不同学科间的高度交叉性
3. 对国家政策法规及发展计划的依赖性
4. 基础知识的广泛适用性
5. 专业方向的对口性
四、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要点1. 中长期发展规划
2. 对能源人才培养的要求
1. 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体系
2. 不同规格的培养目标初探
(1)国外大学的通识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
(2)国内部分大中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
(3)部分高校中进行建设大机类专业的探索
(4)建议教育部促成继续教育制度
一、我国能源动力学科高等教育发展 1. 形成时期
2.计划经济的调整
3.新的调整
4.现状
5. 国外相应专业设置的对比
二、能源动力学科面临的形势 新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
国防安全问题
三、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主要特点 1. 与环境问题的密切相关性
2. 不同学科间的高度交叉性
3. 对国家政策法规及发展计划的依赖性
4. 基础知识的广泛适用性
5. 专业方向的对口性
四、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要点 1. 中长期发展规划
2. 对能源人才培养的要求
1. 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体系
2. 不同规格的培养目标初探
(1)国外大学的通识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
(2)国内部分大中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
(3)部分高校中进行建设大机类专业的探索
(4)建议教育部促成继续教育制度
[编辑本段]一、我国能源动力学科高等教育发展
1. 形成时期
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例,1952年院系调整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由于受当时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专业面曾一度越分越细。50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汽轮机、内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及低温专业。在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六七十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内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的前身为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设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西安交通大学水利系(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该专业更名为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昆明工业学院、成都科技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1998年,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等9个专业。
新的挑战
能源动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各个方面改革的深化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制的转换、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以及能源动力领域技术的发展,并考虑到我国核科技工业“十一五”以及到2020年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我国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
能源动力及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剩余储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及可开采年限十分有限。200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化石能源剩余可储采比煤炭为92年,石油20.5年,仅为世界储采比的一半;天然气为63年,优质能源十分匮乏。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度逐年提高,能源安全面临挑战,存在着十分危险的潜在危机,比世界总的能源形势更加严峻。现在,能源资源的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从伊拉克战争及战后重建,到中日双方在俄罗斯输油管线走向上的角逐等一系列国际问题,无不是国家间能源战略利益冲突、斗争的具体反映。因此,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迫切、更具重大意义。 2. 不同学科间的高度交叉性
能源动力学科的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涉及到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以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就涉及到以下各学科:(1)热学学科;(2)力学学科;(3)机械制造学科;(4)自动控制及计算机学科;(4)水力发电学科;(5)化学学科。为适应21世纪初我国能源学科发展的需要,应当在各专业课程的设置中,适当安排各个有关学科的知识。美国设有机械系的各高等院校,之所以专业的研究范围如此之宽(除了机械与热流科学外还包括信息控制,生物力学, MEMS等) ,也是与本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密切相关的。类似地,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不但要以传统的热、力、机械、强/弱电等为专业基础,还与新兴的信息、生命、生物以及能源等相互交叉。
3. 对国家政策法规及发展计划的依赖性
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国家的发展政策。最典型的是核工程专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在核能发电上没有投资新建项目,使得我国各高校的有关核能发电方向的教师都一度没有足够的学生,有的甚至准备转业。以后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核电,情况就有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需要核能专业毕业生的数目超过了可分配毕业生的人数。
4. 基础知识的广泛适用性
节能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节能的知识不仅能源动力学科的学生应当掌握,也是几乎所有工科学生应当掌握的内容。这就要求不仅要做好本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也应当承担起向所有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节能技术教学的任务。
5. 专业方向的对口性
目前,我国能源动力学科的不同专业方向服务于不同的工程技术领域,还多少带有产品专业的烙印。不仅在冷的方向与热的方向中,主导专业的工作机械与系统差别巨大(例如制冷机与发电厂),就是在同一个专业方向,例如热方向中,锅炉与 汽轮机就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旨在以零距离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与学校,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学生能到对口的专业单位工作,及时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一些专业工厂希望能找到进厂后能立即从事本专业具体技术工作的学生,而目前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不能满足这些单位的需要。所以,急需解决以能源动力类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与目前能源动力类大部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强调专门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以上这些特点是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确定发展战略时必须予以充分关注的。
[编辑本段]四、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要点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21世纪我国在能源问题上面临的挑战是:(1)人均能耗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4.8亿吨标准煤,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总量虽大,但人口过多,人均能耗水平很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能源效率低:我国能源效率约为31.4%,与先进国家相差10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比先进国家高出30%以上;(3)人均能源资源不足:中国拥有居世界第一位的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二位的煤炭探明储量,石油探明采储量居第11位。但中国人口众多,我国煤炭人均探明储量是世界人均值208吨的70%,石油人均探明储量为世界人均数的11%,天然气为世界人均数的4%;即使水能资源,按人均数也低于世界人均值;(4)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需要调整:我国高度依赖煤炭的消费,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占75%,过多地使用煤炭必然会带来效率低 、效率差、环境污染严重的后果。 针对上述我国能源状况,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些现状与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是我们考虑能源动力类培养方案的基本依据。
1. 中长期发展规划
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是:以保障供应为主线,实施“节能优先、供应安全、结构优化、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远近结合、分阶段部署,争取用三个15年,初步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节能优先战略 提高能源利用率是确保我国中长期能源供需平衡的先决条件,中国人口基数大,到下世纪中叶将超过15亿。无论是从国内资源还是世界资源的可获量考虑,中国只有创造比目前工业化国家更高的能源效率,才可能在有限的资源保证下,实现高速经济增长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水平。如果用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替代现有落后技术和设备,全部节能潜力可达目前能源消费量的50%,如用国内已有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落后设备的更新,总节能潜力可达目前能源消费量的30%。 (2)优化能源结构 从世界各国发展趋势看,工业化国家无一例外均采用了以油、气燃料为主的能源路线,逐步减少固体燃料的比例是世界各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系统成本,提供优质能源服务的必然选择。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维持着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结构,但随着消费量的增大,其弊端日益明显。 中国要改变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状态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由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巨大,优质能源所占比例过小,先进国家油气比例在60%以上,中国现在为20%,到2020年,水电和核电可分别占一次能源的10%和3.7%。可见能源供应优质化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去发展多种优质的清洁能源。从全国来看,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某些大城中可否先行,率先实现能源供应的优质化? (3)发展清洁煤技术 煤炭在未来几十年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因此清洁地利用煤炭必将是能源工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从长远来看,应减少煤炭在终端的直接利用,提高煤炭转换为电力和气体、液体燃料的比例,必须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 (4)适当发展核电 ,加快核电国产化 充分利用我国已经形成的核电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能力,以我为主、中外合作,以有竞争力的电价为目标,实现核电国产化。同时,积极支持我国自行开发新一代核电站工作,为“十一五”及以后核电的发展奠定基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4年度)”中,将核电及核燃料设备、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等也列为重点领域。 (5)保证能源供应安全 为了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降低进口的风险,拟采取以下措施替代石油:一是水煤浆代油,此技术应积极推广;二是煤合成液体燃料,现在中国分别与美国、日 本、德国等合作研究开发;三是生物质液化,可引进技术或进行合作生产;四是发展天然气汽车和电动汽年。 (6)提供优惠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从根本上来说,只有可再生能源才是清洁能源。因而,可再生能源是我们最终的追求目标。近年来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技术逐步趋于成熟,经济上也逐步被人们接受。欧洲一些国家拟在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 的比例达到10%,中国政府也制定了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要求 在15年中实际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数量从目前的近300Mtce增长到390Mtce。
2. 对能源人才培养的要求
上述我国能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今后5~10年内能源动力学科专业发展战略提出了以下几方面要求:(1)要大力培养具备洁净煤燃烧技术知识的人才。(2)要大力培养从事核电和水电技术工作的人才。(3)要培养具备从事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技术工作的人才。(4)要使所有培养的人才掌握节能理论与基本节能技术。(5)大力加强能源预测与规划人才的培养。五、我国能源动力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模式
1. 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体系
(1)多层次——根据我国当前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能源动力学科的人才层次可分为:博士-硕士-本科-专科。 (2)多规格——在本科层次中,根据学校的定位不同,可以区分为以下4种人才规格:1)研究型大学(更为确切地应为研究型专业)毕业生。2)教学研究型大学毕业生。3)教学为主型大学毕业生。4)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
2. 不同规格的培养目标初探
(1)研究型大学毕业生——培养学术型以及复合型(研究与应用)人才,是研究生考生的主要来源;专业教学内容可偏于通识(详细要求与规格待补充)。 (2)教学研究型大学毕业生——培养学术和应用型人才为主,部分学生构成研究生的考生源;教学内容以宽口径专业为主。 (3)教学为主型大学毕业生——培养应用型为主,部分学生为复合型,专业教学内容可以宽口径及大模块相结合。 (4)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培养应用型学生,专业教学内容以大模块为主。六、能源动力学科专业发展的研究和建设课题
❹ 被动房涉及哪些热力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热能与动力工程 目录[隐藏]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
知识结构要求
就业方向
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
知识结构要求
就业方向
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编辑本段]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编辑本段]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编辑本段]主要专业实验
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等
[编辑本段]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说,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并根据培养规格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 (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编辑本段]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
[编辑本段]修业年限
四年
[编辑本段]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开设院校 烟台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西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贵州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五年)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商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商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南京化工大学 江苏大学 扬州大学 东华理工学院 集美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南昌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五邑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西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上海水产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燕山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年) 哈尔滨工程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 石油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吉林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茂名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青岛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化工学院 苏州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郑州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长春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 中原工学院 新疆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其中粗体为国家重点学科)
能源动力学 目录[隐藏]
一、我国能源动力学科高等教育发展 1. 形成时期
2.计划经济的调整
3.新的调整
4.现状
5. 国外相应专业设置的对比
二、能源动力学科面临的形势新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
国防安全问题
三、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主要特点 1. 与环境问题的密切相关性
2. 不同学科间的高度交叉性
3. 对国家政策法规及发展计划的依赖性
4. 基础知识的广泛适用性
5. 专业方向的对口性
四、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要点1. 中长期发展规划
2. 对能源人才培养的要求
1. 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体系
2. 不同规格的培养目标初探
(1)国外大学的通识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
(2)国内部分大中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
(3)部分高校中进行建设大机类专业的探索
(4)建议教育部促成继续教育制度
一、我国能源动力学科高等教育发展 1. 形成时期
2.计划经济的调整
3.新的调整
4.现状
5. 国外相应专业设置的对比
二、能源动力学科面临的形势 新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
国防安全问题
三、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主要特点 1. 与环境问题的密切相关性
2. 不同学科间的高度交叉性
3. 对国家政策法规及发展计划的依赖性
4. 基础知识的广泛适用性
5. 专业方向的对口性
四、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要点 1. 中长期发展规划
2. 对能源人才培养的要求
1. 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体系
2. 不同规格的培养目标初探
(1)国外大学的通识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
(2)国内部分大中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
(3)部分高校中进行建设大机类专业的探索
(4)建议教育部促成继续教育制度
[编辑本段]一、我国能源动力学科高等教育发展
1. 形成时期
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例,1952年院系调整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由于受当时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专业面曾一度越分越细。50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汽轮机、内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及低温专业。在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六七十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内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的前身为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设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西安交通大学水利系(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该专业更名为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昆明工业学院、成都科技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1998年,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等9个专业。
新的挑战
能源动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各个方面改革的深化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制的转换、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以及能源动力领域技术的发展,并考虑到我国核科技工业“十一五”以及到2020年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我国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
能源动力及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剩余储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及可开采年限十分有限。200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化石能源剩余可储采比煤炭为92年,石油20.5年,仅为世界储采比的一半;天然气为63年,优质能源十分匮乏。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度逐年提高,能源安全面临挑战,存在着十分危险的潜在危机,比世界总的能源形势更加严峻。现在,能源资源的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从伊拉克战争及战后重建,到中日双方在俄罗斯输油管线走向上的角逐等一系列国际问题,无不是国家间能源战略利益冲突、斗争的具体反映。因此,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迫切、更具重大意义。 2. 不同学科间的高度交叉性
能源动力学科的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涉及到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以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就涉及到以下各学科:(1)热学学科;(2)力学学科;(3)机械制造学科;(4)自动控制及计算机学科;(4)水力发电学科;(5)化学学科。为适应21世纪初我国能源学科发展的需要,应当在各专业课程的设置中,适当安排各个有关学科的知识。美国设有机械系的各高等院校,之所以专业的研究范围如此之宽(除了机械与热流科学外还包括信息控制,生物力学, MEMS等) ,也是与本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密切相关的。类似地,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不但要以传统的热、力、机械、强/弱电等为专业基础,还与新兴的信息、生命、生物以及能源等相互交叉。
3. 对国家政策法规及发展计划的依赖性
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国家的发展政策。最典型的是核工程专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在核能发电上没有投资新建项目,使得我国各高校的有关核能发电方向的教师都一度没有足够的学生,有的甚至准备转业。以后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核电,情况就有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需要核能专业毕业生的数目超过了可分配毕业生的人数。
4. 基础知识的广泛适用性
节能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节能的知识不仅能源动力学科的学生应当掌握,也是几乎所有工科学生应当掌握的内容。这就要求不仅要做好本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也应当承担起向所有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节能技术教学的任务。
5. 专业方向的对口性
目前,我国能源动力学科的不同专业方向服务于不同的工程技术领域,还多少带有产品专业的烙印。不仅在冷的方向与热的方向中,主导专业的工作机械与系统差别巨大(例如制冷机与发电厂),就是在同一个专业方向,例如热方向中,锅炉与 汽轮机就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旨在以零距离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与学校,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学生能到对口的专业单位工作,及时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一些专业工厂希望能找到进厂后能立即从事本专业具体技术工作的学生,而目前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不能满足这些单位的需要。所以,急需解决以能源动力类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与目前能源动力类大部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强调专门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以上这些特点是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确定发展战略时必须予以充分关注的。
[编辑本段]四、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要点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21世纪我国在能源问题上面临的挑战是:(1)人均能耗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4.8亿吨标准煤,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总量虽大,但人口过多,人均能耗水平很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能源效率低:我国能源效率约为31.4%,与先进国家相差10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比先进国家高出30%以上;(3)人均能源资源不足:中国拥有居世界第一位的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二位的煤炭探明储量,石油探明采储量居第11位。但中国人口众多,我国煤炭人均探明储量是世界人均值208吨的70%,石油人均探明储量为世界人均数的11%,天然气为世界人均数的4%;即使水能资源,按人均数也低于世界人均值;(4)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需要调整:我国高度依赖煤炭的消费,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占75%,过多地使用煤炭必然会带来效率低 、效率差、环境污染严重的后果。 针对上述我国能源状况,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些现状与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是我们考虑能源动力类培养方案的基本依据。
1. 中长期发展规划
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是:以保障供应为主线,实施“节能优先、供应安全、结构优化、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远近结合、分阶段部署,争取用三个15年,初步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节能优先战略 提高能源利用率是确保我国中长期能源供需平衡的先决条件,中国人口基数大,到下世纪中叶将超过15亿。无论是从国内资源还是世界资源的可获量考虑,中国只有创造比目前工业化国家更高的能源效率,才可能在有限的资源保证下,实现高速经济增长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水平。如果用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替代现有落后技术和设备,全部节能潜力可达目前能源消费量的50%,如用国内已有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落后设备的更新,总节能潜力可达目前能源消费量的30%。 (2)优化能源结构 从世界各国发展趋势看,工业化国家无一例外均采用了以油、气燃料为主的能源路线,逐步减少固体燃料的比例是世界各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系统成本,提供优质能源服务的必然选择。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维持着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结构,但随着消费量的增大,其弊端日益明显。 中国要改变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状态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由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巨大,优质能源所占比例过小,先进国家油气比例在60%以上,中国现在为20%,到2020年,水电和核电可分别占一次能源的10%和3.7%。可见能源供应优质化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去发展多种优质的清洁能源。从全国来看,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某些大城中可否先行,率先实现能源供应的优质化? (3)发展清洁煤技术 煤炭在未来几十年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因此清洁地利用煤炭必将是能源工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从长远来看,应减少煤炭在终端的直接利用,提高煤炭转换为电力和气体、液体燃料的比例,必须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 (4)适当发展核电 ,加快核电国产化 充分利用我国已经形成的核电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能力,以我为主、中外合作,以有竞争力的电价为目标,实现核电国产化。同时,积极支持我国自行开发新一代核电站工作,为“十一五”及以后核电的发展奠定基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4年度)”中,将核电及核燃料设备、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等也列为重点领域。 (5)保证能源供应安全 为了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降低进口的风险,拟采取以下措施替代石油:一是水煤浆代油,此技术应积极推广;二是煤合成液体燃料,现在中国分别与美国、日 本、德国等合作研究开发;三是生物质液化,可引进技术或进行合作生产;四是发展天然气汽车和电动汽年。 (6)提供优惠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从根本上来说,只有可再生能源才是清洁能源。因而,可再生能源是我们最终的追求目标。近年来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技术逐步趋于成熟,经济上也逐步被人们接受。欧洲一些国家拟在2011年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 的比例达到10%,中国政府也制定了1996—2011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要求 在15年中实际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数量从目前的近300Mtce增长到390Mtce。
2. 对能源人才培养的要求
上述我国能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今后5~10年内能源动力学科专业发展战略提出了以下几方面要求:(1)要大力培养具备洁净煤燃烧技术知识的人才。(2)要大力培养从事核电和水电技术工作的人才。(3)要培养具备从事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技术工作的人才。(4)要使所有培养的人才掌握节能理论与基本节能技术。(5)大力加强能源预测与规划人才的培养。五、我国能源动力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模式
1. 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体系
(1)多层次——根据我国当前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能源动力学科的人才层次可分为:博士-硕士-本科-专科。 (2)多规格——在本科层次中,根据学校的定位不同,可以区分为以下4种人才规格:1)研究型大学(更为确切地应为研究型专业)毕业生。2)教学研究型大学毕业生。3)教学为主型大学毕业生。4)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
2. 不同规格的培养目标初探
(1)研究型大学毕业生——培养学术型以及复合型(研究与应用)人才,是研究生考生的主要来源;专业教学内容可偏于通识(详细要求与规格待补充)。 (2)教学研究型大学毕业生——培养学术和应用型人才为主,部分学生构成研究生的考生源;教学内容以宽口径专业为主。 (3)教学为主型大学毕业生——培养应用型为主,部分学生为复合型,专业教学内容可以宽口径及大模块相结合。 (4)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培养应用型学生,专业教学内容以大模块为主。六、能源动力学科专业发展的研究和建设课题
建议自己下去查查资料
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
❺ 2012年郑州大学体育系和体育学院(登封),录取分数大概范围,
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两个学校体育分数线差不多,要求不高,六七十分就成了;而差距在文化课,郑州大学体育系文化课怎么都得过三本,10年文化课最低是450,11年470,,体育学院要求文化课,大专线都不到,350左右。
❻ 郑州大学学平险报销范围
学生保险只要保险责任: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就是发生意外后门诊,住院费用可以得到补偿。因病,因意外发生住院可以按所有符合医保的费用,分档可以报销。
❼ 郑大考研初试成绩单的名次指的是什么范围比较下的名次二级专业是什
做好复试的各项准备工作,请符合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查询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打印复试通知书,、郑州大学2015考研复试名单已经公布,考生可以到学校官网查询、郑州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于3月19日-25日进行。
21
❽ 湖南新高考选科
选择物理更好一点。
1、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选择了物理,高考填报志愿空间大。
2、选择物理,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并促进文理交融。
3、选择物理科目可报考的专业:
01.土木工程类
研究范围:建造、保护、修复所有公共建筑,例如道路、机场、隧道、桥梁与住房,研究建造技术、设计技术与施工技术。
主干学科:结构工程学,岩土工程学,以力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基础。
对应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流体力学,此外还有制图类、实验类、项目管理类、施工技术类、计算机类课程。
推荐院校: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中建、中铁、中交、中国电力、中国能源,恒大、万科等。
02.机械类
研究范围:研究所有人造可动的工具,例如研发和改进各类交通工具,各类航天设备,各类军事武器等。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对应课程: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此外还要学习机械类、电子类,材料类课程。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上海电气、徐工集团、上汽集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
★补充说明:虽然机械类专业以力学为基础,但机械类专业同样与电学关系密切,未来会结合的愈发紧密。
03.力学类
研究范围:力学即是经典基础学科,又是技术学科,研究各种力学过程以及力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主干学科:动力学与控制、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基础力学和力学交叉。
对应课程: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还需其他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例如土木、机械、航空、交通、化工、生物医学等相关工程领域知识。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土木、机械、航空、交通、化工、生物医学等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
04.水利类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方向)
研究范围:利用各种人工措施对水进行控制、调节、开发、管理、保护。如建造港口航道与城市排水系统,勘察水资源,规划设计农业用水。
主干学科:水文学、水力学、河流动力学、固体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
对应课程:力学类课程作为学科基础,如水力学、河流动力学、固体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还有水利类、水文地质类、工程类课程。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河海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三峡开发总公司、水电开发公司、各类水电设计院、各类水电工程局。
05.交通运输类(轮机工程方向)
研究范围:围绕交通运输进行全方位研究,具体包括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交通运营管理,交通工具测试维修。例如设计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火车站;轮船的监测控制与测试维修;交通线路设计规划。
主干学科:交通运输工程,相关学科包括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等。
对应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以及轮机自动化、轮机动力设备相关课程。
推荐院校: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海军工程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航运、物流、客运、航空企业;海事局、交通局;企业供应链管理。
06.天文学
研究范围:利用物理、数学、力学知识,研究宇宙中天体,发展天文观测技术。
学科内方向: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天文技术。
对应课程: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以及天文学专业课程。
推荐院校: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天文类科研院所,航空航天类科研院所。
补充说明:天文学专业的物理课程不仅限于力学,其课程设置与物理学类专业基本一致。除天体力学外,还要深度学习电学、热物理、量子力学等,需要有非常扎实的数理基础。
07.电气类
研究范围:研究电能的生产、传输;设计电气设备制造;开发规划发电厂与电网建设;电力系统调试、信息处理、状态监测;设备检修维护。以及与发电有关的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学科,相关学科包括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光源与照明。
专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对应课程:基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高压电工程、电力系统。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海军工程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施耐德、通用电气、华为、台达、国家电网、中国南车。
08.电子信息类
研究范围:以电子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元器件、电子系统、信息网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与元器件改善人类生活,例如改善通讯、交通、生产、能源节约。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相关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
专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
对应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
电气类专业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区别:电气类侧重于研究强电,以电为主;电子信息类侧重于研究弱电,以电磁为主。
推荐院校: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中国移动、华为、中兴、互联网企业、银行、小米、联想。
09.自动化类(需要学习力学与程序语言)
研究范围:促进软件对硬件的控制,进而实现生产的自动进行。比较有前景的方向是人工智能研究,计算机科学研究软件,自动化则承担硬件部分的工作。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对应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制造企业、电力相关单位、研究所、科技公司。
10.医学技术类(医学影像技术方向)
研究范围:掌握各项医学检查设备(X线机、CT机、放射治疗机)的基本原理,可熟练操作设备,让检测结果帮助医生诊断病情,运用所学管理维护医学影像设备。
主干学科:医学技术,相关学科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等。
对应课程:医学影像物理、电工学、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影像信息学、放射物理与防护、影像设备学、影像检查技术、影像诊断学。
能力:沟通能力,图形图像识别能力。
推荐院校:首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医院、西门子医疗、乐普医疗、东软医疗。
11.能源类(也需要学习力学与电学)
研究范围:能源高效洁净转换与利用;动力系统及装备可靠运行与控制;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比如帮助汽车节约更多能源;开发新能源,让发电厂的电力转化更有效率。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相关学科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专业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对应课程:能源动力测试技术、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热与流体课程实验。
能力:绘图能力、动手能力、活学活用所学。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水电行业、航空航天部门、水利部门。
12.化工与制药类
研究范围:研究如何用化学方法促进生产,研究各种物质的合成、生产、加工、处理。可施展化工的领域有资源、能源、冶金、环保、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国防等领域。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相关学科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
对应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以及其他专业课程,如化工设计基础、化学工艺学、结晶学与工业结晶等。
能力:动手能力强(实验多),创造力。
推荐院校: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陶氏化学、杜邦、英特尔、宝洁。
◎ 化工与制药类专业与高中物理的联系:化工的基本原则是物质平衡与能量平衡,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会深度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与热力学定律。
◎ 化工与化学的区别:化学侧重研究各种现象与反应的原理,化工侧重运用原理于工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或获得理想的物质。
◎ 化工“制药”与生物“制药”的区别:生物制药是根据发病的原因与影响因素测试筛选可以作为药物的物质,侧重于研发;化工制药侧重于将被发现的药物投入工业生产。
13.核工程类
研究范围:将核能转化为清洁能源,满足能源行业、工农业、国防安全、医疗行业、材料行业等领域对核能的需求。
主干学科:核工程,相关学科物理、信息、材料、机械、化工、能源等。
专业方向: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工程物理、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对应课程:核物理、量子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就业单位代表:电厂、核电站、研究所。
★此外,天文学专业,医学技术类(医学影像技术方向)专业也需要深入学习该模块内容。
❾ 郑州大学英语考试题目的范围谁知道
试卷大阅读是新视野前六单元C篇阅读抽取一篇~
试卷阅读理解是练习册前六单元阅读理解抽取一半!
选择题老师给的有题库!
❿ 跪求,郑州大学考研994工程热力学参考书是哪本啊
要根据自身条件加以改变,一味的照搬很可能会让你输得很惨。以下几点是我的时间。一遍也没有看完,那你的进度真是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