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名书法家简介
楷书四大名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之赵孟俯
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
二张——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
赵董——指元代赵孟俯,明之董其昌
邢张米董: 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其中董其昌、
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说。
昊中四才子: 指明代居于苏南的书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
二沈: 指明初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又号称“大小学士”。前者以婉丽胜,后者以遒逸胜。
鲜赵:指元代书家赵孟俯、鲜于枢。又称元“二雄”。赵氏代表作如《仇锷墓碑铭》、《三门记》、《汲黯传》、《二陆文赋跋》、《嵇康绝交书》,《兰亭十三跋》等;鲜于枢代表作如《韩愈进学解》、《渔父词》、《透光古镜歌》、《韩愈石鼓歌》、《苏轼海棠诗》、《老子道德经》等。
米薛: 指北宋米芾、薛绍彭,后者代表作如《杂书卷》等
苏黄米蔡:指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氏代表作如《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黄氏代表作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花气诗》、《诸上座帖》等;米氏代表作如《多景楼诗》、《苕溪诗帖》、《蜀素诗》等;蔡氏名作如《万安桥记》《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四家”之蔡一说为蔡京。
颜柳: 指唐之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前者的代表作如《多宝塔感应碑》、《郭家庙碑》、《元吉墓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等;后者的代表作如《李晟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颠张醉素: 颠张即张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怀素,代表作如《自序帖》、《千字文》、《苦笋帖》等,二人亦唐草圣。
虞欧褚薛: 指初唐的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氏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褚氏名如《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
羊薄: 指南朝宋书法家羊欣、薄绍之。前者善隶(正)书,后者善行草。
二王: 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前者为书圣,代表作如《兰亭序》等,后者代表作如《鸭头丸》、《十二月帖》等。
三谢: 指东晋的谢尚(从兄)、谢奕(兄)、谢安(弟)三人。他们不仅在政治上著名,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并因此得名。
崔杜: 指东汉崔援、杜操(又改杜度),为徒师关系,皆善章草。
钟张: 指东汉张芝、三国魏种繇。张氏创今草,被推为“草圣”,钟氏代表作如《宣示表》,《贺捷表》等。
⑵ 河北任丘第一批大学生的名单
2009-07-20
请考生携带本人准考证及时到教导处领取通知书
序号 姓名 录取院校
0001 王帅 第二军医大学
0002 李明翰 天津工业大学
0003 郭楠楠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0004 史亚敏 南京林业大学
0005 田烨 天津美术学院
0006 宋慧慧 乐山师范学院
0007 王亚敏 河北医科大学
0008 陈昊男 河北医科大学
0009 张希 河北医科大学
0010 刘宽 河北医科大学
0011 齐佳佳 华东理工大学
0012 李亨泽 南京艺术学院
0013 刘兆一 东北财经大学
0014 郭靖 北京服装学院
0015 周向前 解放军炮兵学院
0016 李毅巍 中国石油大学
0017 郭娜 东北师范大学
0018 刘晓丽 天津师范大学
0019 张玉双 华中师范大学
0020 王玉雪 华中师范大学
0021 韩静 天津大学
0022 刘幸蔚 天津大学
0023 边亚微 天津大学
0024 杨致远 天津大学
0025 库国伟 北京工业大学
0026 刘涛 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0027 张宇航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0028 李冬雪 中国农业大学
0029 赵巧娇 北京林业大学
0030 杜威 上海海事大学
0031 卢翠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0032 刘亚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0033 王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0034 盛淑玲 西南大学
0035 白洁 西南大学
0036 王园园 西南大学
0037 田骁 哈尔滨工业大学
0038 杜雅楠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0039 柴海潮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0040 刘艳杰 南京师范大学
0041 宋路微 中国民航大学
0042 葛欢 中国民航大学
0043 黄梦 北京邮电大学
0044 刘娜 北京邮电大学
0045 邢晨燕 北京交通大学
0046 纪佩宁 北京交通大学
0047 范亚坤 北京交通大学
0048 邵鹤森 中国地质大学
0049 赵晨雪 华北电力大学
0050 张兴 北京中医药大学
0051 田菲菲 江南大学
0052 刘志辉 江南大学
0053 尚艳坤 河海大学
0054 赵正飞 河海大学
0055 刘鹏伟 河北经贸大学
0056 王向东 河北经贸大学
0057 谢翠 河北经贸大学
0058 于策策 河北经贸大学
0059 张宁 河北经贸大学
0060 张昆仑 河北经贸大学
0061 李洋 河北大学
0062 王海红 河北大学
0063 白跃 河北大学
0064 张丹 河北大学
0065 崔素芬 河北大学
0066 刘惠超 河北大学
0067 杨超 河北大学
0068 王浩男 河北大学
0069 张磊 河北大学
0070 刘竺青 河北大学
0071 周甜甜 河北大学
0072 李志辉 河北大学
0073 刘颖 河北大学
0074 崔云鹏 河北大学
0075 蔡雪梅 河北大学
0076 李亚静 河北大学
0077 冯建辉 河北大学
0078 金萍萍 河北大学
0079 刘敏涛 河北大学
0080 郭晓东 河北大学
0081 纪玉宾 河北大学
0082 黄子旭 河北大学
0083 刘子纯 河北大学
0084 段然 中国石油大学
0085 潘亚男 中国石油大学
0086 刘雨露 中国石油大学
0087 王红蕾 中国石油大学
0088 孟美玲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0089 孙婧 中央民族大学
0090 宋海波 北京化工大学
0091 董洋洋 南开大学
0092 王晶晶 天津财经大学
0093 孙欣 华东师范大学
0094 杨丹丹 哈尔滨工业大学
0095 张冬芳 贵州大学
0096 王海潮 哈尔滨工程大学
0097 郑瑞平 东北大学
0098 李扬 华东理工大学
0099 宋新军 河北体育学院
0100 杨安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0101 边亚茹 河北师范大学
0102 李末 河北师范大学
0103 田天硕 河北师范大学
0104 左姗姗 河北师范大学
0105 陈学慧 河北师范大学
0106 张美丽 河北师范大学
0107 杨丽新 河北师范大学
0108 冯美贤 河北师范大学
0109 刘静薇 河北师范大学
0110 张洁 河北师范大学
0111 季魁 河北师范大学
0112 任艳芳 河北师范大学
0113 杨亭亭 河北师范大学
0114 耿婉月 河北师范大学
0115 曹志丹 河北师范大学
0116 崔雪茹 河北师范大学
0117 李龙飞 河北师范大学
0118 哈林丽 河北师范大学
0119 毛文举 河北师范大学
0120 陈亚萌 河北师范大学
0121 赵亚欣 河北师范大学
0122 李薇 河北师范大学
0123 李志超 河北师范大学
0124 高强 河北师范大学
0125 叶露 河北师范大学
0126 李瑞谦 河北师范大学
0127 杨洪波 河北师范大学
0128 王怡萌 河北师范大学
0129 李永芳 河北师范大学
0130 杜伯川 河北师范大学
0131 王海平 河北师范大学
0132 祖志敏 河北师范大学
0133 刘倩 河北师范大学
0134 王素杰 河北师范大学
0135 张素杰 河北师范大学
0136 于雪娟 河北师范大学
0137 隋永霞 河北师范大学
0138 高艳 河北师范大学
0139 邢靖欣 河北师范大学
0140 崔红岩 河北师范大学
0141 卢艳飞 河北师范大学
0142 吴云阳 河北大学
0143 史素君 河北大学
0144 齐志远 河北大学
0145 卢小军 河北大学
0146 张楠 河北大学
0147 刘翠 河北大学
0148 李云龙 河北大学
0149 卢学磊 河北大学
0150 徐威 河北大学
0151 张丹 河北大学
0152 史晨磊 河北大学
0153 牛宁宁 河北大学
0154 张娜 河北大学
0155 任雷 河北大学
0156 田伟倩 河北大学
0157 纪会敏 河北大学
0158 李月 河北大学
0159 王南南 河北大学
0160 刘沙沙 河北大学
0161 王宁宁 河北工业大学
0162 王敬月 河北工业大学
0163 王景海 河北工业大学
0164 孙美慧 河北工业大学
0165 吕欢 河北工业大学
0166 朱亚南 河北工业大学
0167 韩亚楠 河北工业大学
0168 刘芳芳 河北工业大学
0169 张春城 河北工业大学
0170 宋绍彤 河北工业大学
0171 隋萌萌 河北工业大学
0172 苏凯 河北工业大学
0173 邓婵娟 河北工业大学
0174 刘美艳 河北工业大学
0175 韩亚净 河北工业大学
0176 侯琬姣 河北工业大学
0177 李宝胜 河北工业大学
0178 何芳 河北工业大学
0179 张凯 河北工业大学
0180 李宁 河北工业大学
0181 魏亚军 河北工业大学
0182 张光鑫 河北工业大学
0183 檀静 河北工业大学
0184 徐晓华 河北工业大学
0185 赵宁宁 河北工业大学
0186 毛彬彬 河北科技大学
0187 边杰飞 河北科技大学
0188 王飞 湘潭大学
0189 于伟光 湘潭大学
0190 周美静 南京农业大学
0191 史志佳 河北工程大学
0192 孙金根 河北工程大学
0193 郭高峰 河北工程大学
0194 高峰 河北工程大学
0195 田春旭 河北工程大学
0196 王杰 河北工程大学
0197 冯荣荣 河北医科大学
0198 魏少影 河北医科大学
0199 李晶晶 河北医科大学
0200 郑金龙 东南大学
0201 王宝军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0202 刘朋飞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0203 牛丹丹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0204 冯末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0205 赵志强 电子科技大学
0206 高志明 电子科技大学
0207 朱啸尘 长安大学
0208 王广库 长安大学
0209 马聪 上海外国语大学
0210 舒曼 上海外国语大学
0211 王碧竹 兰州大学
0212 任利娜 兰州大学
0213 舒兆辉 吉林化工大学
0214 田建龙 吉林化工大学
0215 马子健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0216 贺亮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0217 郭世伟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0218 金伟强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0219 吴嘉楠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0220 李健男 上海东华大学
0221 刘慧青 大庆石油学院
0222 张蒙 海南大学
0223 丁兴旺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0224 赵姗姗 南京农业大学
0225 宋庆州 扬州大学
0226 黄志朋 中北大学
0227 姚建南 延边大学
0228 王菲 哈尔滨医科大学
0229 杜伟 西北工业大学
0230 韩旭鹏 北京理工大学
0231 史锦硕 东北林业大学
0232 张永杰 重庆大学
0233 薛景龙 重庆大学
0234 孙丽君 重庆大学
0235 乔盼盼 重庆大学
0236 李金龙 重庆大学
0237 苑少卿 重庆大学
0238 刘艳茹 保定学院
0239 李鹏 保定学院
0240 何海燕 保定学院
0241 郭伟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0242 黄丹屏 保定学院
0243 王素娜 保定学院
0244 杨胜杰 保定学院
0245 王芳 保定学院
0246 王斯滕 四川大学
0247 陈颖 四川大学
0248 李永阳 四川大学
0249 殷志涛 河北理工大学
0250 田辰右 河北理工大学
0251 王振涛 河北理工大学
0252 焦阳 大连工业大学
0253 任亚娇 大连工业大学
0254 刘茜 河北大学
0255 刘丹丹 河北大学
0256 倪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0257 王婳颖 浙江师范大学
0258 王天娇 陕西科技大学
0259 王萌 河北大学
0260 王朋朋 西南政法大学
0261 张巍 上海大学
0262 张晶晶 南京农业大学
0263 张颖达 华中科技大学
0264 纪学志 华中科技大学
0265 田莎莎 燕山大学
0266 刘超 燕山大学
0267 王文雅 燕山大学
0268 张迪迪 燕山大学
0269 刘圣楠 燕山大学
0270 季永宁 燕山大学
0271 叶敏 燕山大学
0272 段浩 燕山大学
0273 高朋垒 燕山大学
0274 董亚宁 燕山大学
0275 王启东 燕山大学
0276 宁静怡 燕山大学
0277 张亚娟 燕山大学
0278 崔学娇 燕山大学
0279 田丹萍 燕山大学
0280 李文喆 燕山大学
0281 郭雅静 燕山大学
0282 李娜娜 燕山大学
0283 张杰 燕山大学
0284 耿开春 燕山大学
0285 赵丽梅 燕山大学
0286 吕东 燕山大学
0287 卢海胜 燕山大学
0288 周志磊 燕山大学
0289 邢景贤 燕山大学
0290 段亚洲 燕山大学
0291 李海智 燕山大学
0292 王岩浩 石家庄铁道学院
0293 于立婷 石家庄铁道学院
0294 黄军辉 石家庄铁道学院
0295 陈青梅 石家庄铁道学院
0296 郭亮 中北大学
0297 谢文潮 中北大学
0298 张明 中北大学
0299 杨泽萌 中北大学
0300 郭言言 中北大学
0301 杨光 武汉大学
0302 张梦冬 武汉大学
0303 崔会敏 吉林农业大学
0304 庞振华 吉林农业大学
0305 孙兵 太原理工大学
0306 谢世超 太原理工大学
0307 王丹丹 太原理工大学
0308 戚娟 华北煤炭医学院
0309 任秋培 华北煤炭医学院
0310 褚贝贝 华中师范大学
0311 杨璐 辽宁大学
0312 赵卫玲 辽宁大学
0313 堵红娜 榆林学院
0314 杨贵琳 陕西科技大学
0315 郭丽微 内蒙古科技大学
0316 刘晗 杭州师范大学
0317 刘婧玮 北京邮电大学
0318 陈瑜 石家庄经济学院
0319 李胜男 石家庄经济学院
0320 刘帅 石家庄经济学院
0321 李红庆 石家庄经济学院
0322 孟亚翠 石家庄经济学院
0323 苏雨峙 石家庄经济学院
0324 郭春晓 石家庄经济学院
0325 张得仙 石家庄经济学院
⑶ 中国电谷是哪里为什么叫做中国电谷
继中关村“硅谷”、武汉“光谷”之后,保定“中国电谷”为国人提供了有关新经济的最新想象空间。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保定,你行吗?
印象中的保定,是荆轲刺秦前的慷慨悲歌之地,是直隶总督叱咤风云和白洋淀英雄们打鬼子的地方。而今,白洋淀的芦苇尚在,保定府的显赫声名却无处可寻,仿佛只有在火车离开北京后第一次停靠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才会听到那个熟悉而又沧桑的名字。作为河北省重工业战略棋局中的一颗棋子,背负着1000万人的民生“包袱”,保定担得起“中国电谷”之重吗?
外界的质疑并非全然没有道理,却忽视了保定的另一面:
首先,保定高新区是国内惟一的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在光伏产业上,天威英利能源有限公司是全球仅有的4家之一、国内惟一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多晶硅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企业;风电方面,中航惠腾公司是全国最大、国内惟一实现国产化叶片批量生产的企业,其风电叶片占到了国内市场份额的47%;输变电设备上,天威集团是国内最大并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完整产业链的输变电制造基地,其变压器产量已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储能设备产业上,以“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著称的风帆集团是目前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中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核心骨干企业,国内生产的中高档轿车70%以上都装配风帆蓄电池。
其次,保定有京广铁路、京深高速纵贯南北,神黄铁路、保沧高速横穿东西。市中心距北京仅130公里,到天津港也只有150公里。京郑铁路建成后,保定到北京只需30分钟。当地生产成本明显低于京津,是一块投资洼地。
最后,保定有全国电力行业的最高学府——华北电力大学,以及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及15万名在校大学生云集于此。
以上种种,再加之当今社会新能源显示出的巨大潜力,使得保定市长于群有充足的底气宣称,保定建设“中国电谷”是“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电谷”,舍我其谁!
让“阳光”照亮保定,让“阳光”温暖保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高调宣称的背后,是保定人切实的行动。
今年3月份,细心的保定市民发现,七一路多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原来的灯杆上纷纷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市公安交警支队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该市市区已有超过20%的路口完成太阳能信号灯改造。而根据市政府的规划,市区主要路口、支路和外围道路的交通信号灯的太阳能应用改造将于2008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新建道路需要信号灯的话,只需把架子一支即可,线路连接、检修、维护等程序一律可以省略”,保定市财政局经建处处长李伯江说。
给交通信号灯“换包装”,这只是保定市建设太阳能应用示范城的“一碟小菜”。该市的计划是,力争用3年的时间,在全市生产、生活各领域基本实现包括光伏应用系统推广、建筑领域照明、热水供应取暖在内的太阳能综合应用,届时“让‘阳光’照亮保定,让‘阳光’温暖保定”将成为当地现实的写照。
全力打造“太阳能之城”的形象,一方面让新能源应用的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是为当地的新能源产业造势——只有产业的基础牢靠了,“中国电谷”才有望从自我定位变为保定的城市名片。
其实保定关注和支持新能源产业,远在“中国电谷”提出之前。当时正是天威英利一期工程筹建阶段,资金短缺几乎造成这个潜力巨大的企业“难产”。关键时刻,保定财政拿出2000万元,重点用于该企业的项目研发和部分材料、设备的进口,帮助该企业顺利渡过危机。“没有当时的2000万,就没有后来企业的20亿,政府的及时介入显示了过人的远见”,天威英利副总王向东颇有感触地说。谈到对当前“中国电谷”提法的看法时,王向东说:“‘中国电谷’为保定市整合资金、人才、产业等各种资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有利于提高保定的社会认知度,促进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最终将对当地做大产业‘蛋糕’和扩大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一笔账的多种算法
对于产业做大做强,保定始终保持着一种谨慎的乐观。
谨慎,是因为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王向东介绍,目前光伏产品的制造材料高纯硅90%需要进口,制造装备方面的国产化程度也不到10%。随着光伏产品成本的一步步接近旧能源产品成本,市场的争夺将会很大程度上集中在技术的竞争。
乐观,是因为目前世界新能源产业正以30%以上的速度发展,有科学家预言,到2010年,世界光伏产业将达到10000兆瓦,2050年,太阳能将替代全世界范围内50%以上的常规能源;而风能,我国现阶段开发的比例还不到1%。
据李伯江透露,目前阻碍新能源产品市场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成本问题。与传统的煤、油、电、气等能源相比,太阳能产品的一次性投入的代价要高不少,但从一定的时间跨度来讲,却是非常省钱和划算的。财政局相关处室人员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一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器平均每年可输出热量40万千卡,相当于517度电能。如果一户家庭安装2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器,每年可节电1034度,节约电费537元左右。按现在购置一套太阳能热水系统需1600元的价格计算,仅相当于3年的电费,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般使用寿命为15年以上。
“我们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生活质量账、环境保护账、节约能源的账,要算长远账而不是算眼前账,要算大账而不是算小账”,保定市长于群说。
账算清楚是第一步。保定的目标是:用5年的时间,启动“中国电谷”一期建设,到2010年开发建设13平方公里,年销售收入达500亿元以上;2010至2015年进行二期工程,用10年左右时间,形成占地25平方公里、产值1000亿元以上的世界级新型电力能源产业基地
⑷ 我国科学家在遗传育种方面的成果和利用了哪些技术原理
看网站:分子遗传育种
或者:http://www.bioon.com/Index.asp
绝对有你要答案!
去找找下边的文献全文看看吧:
遗传育种
AFLP分子标记在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 吴敏生 王守才 戴景瑞 《作物学报》 2000 26(1)
摘 要: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17个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4个AFL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出30、30、44、41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36.25条带,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45条带,每一个引物组合都可将17个自交系完全分开。利用AFLP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17个优良自交系聚为6群,结果表明,用AFLP标记进行玉米优势群划分与自交系系谱亲缘关系基本一致,AFLP技术可以用于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势群划分。
从事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李登海 《作物杂志》 2000 (5)
摘 要:从探索我国玉米高产道路,进行夏玉米高产攻关研究开始,讲述了在高产试验中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发展到应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历史过程,并通过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的株型比较试验,证明了紧凑型玉米较平展型玉米的增产作用,结合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生理特征,探索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创造出16444.35kg/hm2的夏玉米高产记录。选育出20多个被全国玉米育种单位广泛应用的紧凑型玉米自交系,所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3以上。推动了我国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发展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带遗传标记的玉米基因雄性不育的发现及遗传和利用研究 林晓怡 杨典洱 林建兴 《作物学报》 2000 26(2)
摘 要:1992年在玉米族远缘杂交组合3402F3(丹340×403-2)中首次发现带标记性状的基因雄性不育(GMS)材料。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当不育株(A)与可育株(B)进行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接近1∶1;而可育株(B)自交的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证明,不育基因(ms °)与标记性状基因(plf)紧密连锁,未发现有交换现象,它们可能位于同一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经过不育株5代兄妹交已选出几个高产核不育两用系。通过测交筛选出一个强优势高产恢复系HR-1。利用高产核不育系与强优恢复系配制出两个超高产玉米杂交种;小区(0.0066hm2)产量分别为72.0kg和78.1kg,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18.6%和28.7%。本文还讨论了带遗传标记的高产核不育两用系的应用前景,并提出进一步研究ms°-plf基因的设想。
利用SSR标记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 李新海 傅骏骅 张世煌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2)
摘 要:利用SSR标记研究了21个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69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3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43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27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7个,平均为2.95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11。21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80~0.768,平均为0.627。 UUPGMA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可分为2个类群。黄早四自成1群;其余20个自交系又分为5个亚群。生产上利用的高产杂交组合的亲本均属于不同的类群(亚群),而在类群(亚群)内未发现高产组合。研究发现8对具有较高多态性信息量的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可以对供试材料进行初步鉴定。研究表明,利用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分析,并用于杂种优势群划分。
我国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工程技术展望 李晚忱 荣廷昭 《玉米科学》 2000 8(2)
摘 要:介绍了国外玉米遗传育种工程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动态,根据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面临的艰苦任务和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21世纪初的发展策略。
玉米三种遗传效应研究现状与技术集成 段民孝 宋同明等 《玉米科学》2001,01
摘 要:通过大量详实资料,对玉米杂种优势、雄性不育、油分基因花粉直感等三种遗传效应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作了详细概述,根据相关的遗传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将三种遗传效应进行技术集成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种高产优质玉米生产模式,有可能是未来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
山东省八九十年代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利用 宋再华 史新海 彭守华 于福新《杂粮作物》2001,2
摘 要:通过对山东省1980~1999年生产上推广的37个主要玉米杂交种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出山东省八九十年代有10种杂种优势主体模式和19种子模式。其中,应用最多的主体模式为BSSS群×唐四平头群,子模式为8112亚群×唐四平头群、XL80亚群×唐四平头群和C103亚群×唐四平头群。
玉米轮回选择的现状与展望 谢俊贤 《杂粮作物》2001,2
摘 要: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玉米轮回选择的研究进展;扼要介绍了我国学者近年来提出的4种新的玉米轮回选择改良方法;同时对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展望。
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分析 王向东 高根来 张风琴《玉米科学》2001,01
摘 要:通过对8个中晚熟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进行双列杂交分析,表明各个自交系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玉米杂交种F1的产量构成受到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共同作用,用特殊配合力对F1的作用大于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高低与一般配合力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在玉米杂交种组配与自交系改良工作中,既要兼顾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又要保持杂交优势利用模式与选系模式的种质关系。
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祁新 赵颖君 邬信康等《玉米科学》2001,01
摘 要: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普通玉米4个品质性状(淀粉、油分、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GCA和SCA及其相关进行了分析。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GCA差异较大,同一自交系不同品质性状的GCA也有差异,同一品质性状因组合不同而SCA也不一样。亲本自交系的GCA和SCA对杂种的品质性状有重要作用,二者不能相互代替。
玉米雄性不育性研究Ⅷ.对玉米YⅡ-1不育胞质线粒体DNA RFLP分析 秦泰辰 徐明良等《作物学报》2001,2
摘 要:以玉米T、S、C群及新选育的YⅡ-1不育系为材料,用这4类群不育胞质线粒体DNA,经4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长距凝胶分离酶切片段获得高分辨率的清晰谱带。再以5种线粒体特异的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与酶切条带杂交,结果表明:T、S、C群表现较多差异的杂交带型,持有明显的多态性,YⅡ-1型杂交带与T、S群区别明显,与C群有少量差异。这为从遗传组成上区分不育胞质类群和YⅡ-1型不育系的归群提供试验依据。
近等基因背景下对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的遗传效应研究 滕文涛 宋同明等《作物学报》2001,2
摘 要:采用8个生产上常用的常规玉米自交系以及它们的ae近等基因系各组配16个组合进行裂区试验。测定等基因背景各对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千粒重、小区产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纯合aeae的组合与同型马齿型组合相比千粒重、小区产量普遍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遗传背景对ae基因的表达有重要影响,自交系和杂交种中可能存在着对ae基因表达不同数量的修饰基因。
利用RFLP和SSR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袁力行 傅骏骅 张世煌等《作物学报》2001,2
摘 要:利用RFLP和SSR标记对29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筛选出56个多态性RFLP探针酶组合,66对多态性SSR引物,分别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到187个和232个等位基因变异。两种方法比较表明,SSR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0.54)高于RFLP(0.42);但对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基本一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GS)分别为0.64和0.62。综合RFLP和SSR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四平头,旅大红骨,LSC,BSSS和PA五个类群,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种质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其中PN群的确认,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玉米种质杂种优势群的基本框架,为育种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玉米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王罡等 《遗传》2001,1
摘 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玉米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基因导入手段、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玉米野生近缘种类玉米的研究和利用 李冬郁等《玉米科学》2001,2
摘 要:玉米的野生近缘植物类玉米有两个种,一为一年生墨西哥类玉米,一为多年生类玉米.多年生类玉米有两个变种,一为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一为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它们是玉米属中除玉米种之外的另外两个种.这些野生种在自然界的严酷竞争和自然选择条件下形成了许多优良特征、特性,特别在抗逆性、抗病虫害、品质等方面.将其有益基因导入到栽培玉米获得丰富的多样性的种质遗传资源,以创建新的基因库,是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和效率、加快育种进程的重要基础和途径.通过玉米与其野生类玉米杂交,我们正从其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大批在粮食用和饲料用等方面有利用价值的优良植株并建立株系,从中选育出了优良异源自交系并配制出优良杂交种用于生产。
分子标记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王彩洁等《玉米科学》2001,3
摘 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目标基因的标记、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研究、QTL分析、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
3个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分组鉴定 李晚忱等《作物学报》3
摘 要:从地理远缘杂交和亲缘远缘杂交群体中,分离选育川G、类2、类3三个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保关系鉴定和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表明,三个不育系均属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但是,从线粒体DNA的RFLP带型可以推断,川G与类2、类3以及参试C组不育系属于不同亚组,对克服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单一性具重要意义。这三个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且恢复容易,用以转育的生产用不育系,已经推广应用。
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玉米基因的差异表达 吴敏生 高志环 戴景瑞《作物学报》3
摘 要:利用cDNA-AFLP技术,对玉米强优势组合和弱优势组合及其双亲自交系在苗期和雄穗生长锥伸长期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强优势组合和弱优势组合的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基因表达有多种类型,表现出质和量的差异,不仅有增强,也有双亲沉默,弱优势组合双亲沉默的数量在苗期和雄穗生长锥伸长期均高于强优势组合,杂种优势的大小可能与双亲基因间的抑制有关。
玉米细胞质线粒体DNA RFLP分类研究 李小琴等《作物学报》2001,4
摘 要:本实验用4个酶、4个探针组成16个酶/探针组合对玉米N、T、C、S、WBMs、801CMS等细胞质进行了线粒体DNA(mtDNA)RFLP分析。一方面对玉米细胞质 mtDNARFLP 分类方法进行研究,证明只要酶/探针技术体系合适,可以通过该方法对细胞质进行快速准确地分类;提出探针的选择是主要的,酶次之;认为PstⅠ/B30、HindⅢ/pBcmH3、BamHⅠ/pHJ2-7-1三个酶/探针可以作为mtDNA RFLP分类技术体系。另一方面,用 mtDNA RFLP分 类法把新发现的 WBMs 不育胞质划分为S组,801CMS划分为C组。
CIMMYT群体与中国骨干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李新海等《作物学报》2001,5
摘 要:本文旨在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通过在武汉的两年试验研究10份 CIMMYT 群体与我国骨干玉米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关系,以探讨利用外来种质拓宽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在与我国优良骨干自交系交配的组合中,群体Staygreen、群体43-C11和群体21-C2三个群体穗部性状表现较好,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高,表现出较高的利用潜力.在供试的50份组合中,有13份组合的对照优势为正值,其中涉及到含有Tuxpeno血缘的3个群体(群体43-C11、群体21-C2、群体49-C6)的组合达8份,占61.54%.在4份强优势组合中,群体43-C11和群体21-C2参与形成的有3份.这些结果暗示我国现有的优良种质与Tuxpeno种质的配对有可能组成具有较大潜力的杂种优势模式.A8833和A9245群体诸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差,与供试的我国骨干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较低.群体32、基因库19-C19、黄粒综合种C3和P500四个群体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中等,产量一般配合力不高,但可以作为特殊种质资源加以利用.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有效利用这批外引种质提供了重要信息。
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产量的特殊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模式的初步分析 番兴明等《作物学报》2001,6
摘 要: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引入的及省内自育的10个优质蛋白玉米(QPM)优良系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及杂模式的初步研究.通过部分双列杂交获得45个杂交组合,并种植在云南省的3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之间、环境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重复之间不显著;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CML147噪ML23具有最高产量(8512.95kg/hm2),杂交组合YML102噪ML12具有最低产量(1486.05kg/hm2).自交系YML23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90.90),自交系CML149(35.19)和CML147(30.57)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而自交系CML174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低(-66.23).自交系CML140与YML102具有最高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95.95),自交系CML140与YML29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86.31);而自交系YML12与YML102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低(-178.19).根据杂交组合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可初步将这10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和4种杂种优势模式。
利用RFLP和SSR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袁力行 傅骏骅 张世煌等
优质蛋白玉米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丁占生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增刊)
摘 要:从遗传规律、种质资源、品种选育3个方面对优质蛋白玉米研究进行了综述。opaque-2基因可调节醇溶蛋白的合成,改善胚乳蛋白质品质;修饰基因可克服opaque-2基因的负面效应,作用机理可能与γ-醇溶蛋白含量增加有关。将opaque-2基因和修饰基因导入普通玉米种质,选育出若干优质蛋白玉米基因库、群体,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今后应注重遗传规律研究,为育种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热带、亚热带地区结合杂交种选育继续拓宽遗传基础,温带地区应重点开展种质的引入、改良及创新研究,在育种工作中应用简便、有效的品质检测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玉米根系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王秀全 陈光明 何丹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增刊)
摘 要:对玉米根系性状的遗传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各根系性状在不同亲本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不同亲本之间,根系性状的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这为组配出根系发达的玉米杂交种提供了遗传基础。同时根系性状中气生根条数、根鲜重、根干重、根总长、根总条数等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较高,能稳定遗传,其转育及早代选择有效。相关分析表明,气生根条数与根鲜重、根干重、根总长、根总条数、土壤中根条数正相关显著或极显著,可作为玉米育种根系选择的指标。
玉米果穗苞叶性状的遗传分析 霍仕平 晏庆九 许明陆 《杂粮作物》 2000 20(2)
摘 要:采用NCⅡ交配设计,对玉米果穗苞叶数、苞叶长、苞叶宽和苞叶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苞叶数和苞叶宽的遗传总方差中,加性方差占绝大部分,遗传上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两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B2(%)分别为54.69%和37.81%,狭义遗传力(hB2(%)分别为49.42%和29.17%;苞叶长和苞叶重的遗传总方差中,加性方差虽占大部分,但非加性方差也约占1/4,甚至接近1/2(苞叶重),遗传上除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外,尚有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存在,两性状的hB2(%)分别为61.62%和93.01%,hB2(%)分别为43.43%和55.08%。在育种上,这4个苞叶性状重点在于对亲本的选配,但苞叶长和苞叶重还应重视等位基因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性所产生的杂种优势。
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潜势研究 铁双贵 郑用琏 刘丁良 《作物学报》 2000 26(1)
摘 要:选用6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以我国西南地区优良玉米地方种质巫溪14,兰花早和北美,热、亚热带种质为主体的人工合成群体LBM、WBM、LLS、WLS和两个美国优良群体BSSSR、BS16等6个群体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潜势进行了系统评估。两年两地(武汉、安阳)的研究结果表明:LBM、WBM、LLS、WLS群体的单株产量GCA高于BSSSR和BS16;参试的36个组合中高产组合主要集中在以LBM、WBM、LLS、WLS为亲本之一的组合中,其中WBM ?HZ85产量最高;根据SCA效应及产量表现,确定了若干杂种优势配对模式;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存在明显的交叉,表明人工合成群体遗传变异丰富、遗传基础复杂,具有较好的轮回选择及组配优势组合的遗传潜势。
玉米杂种优势与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 张世煌 彭泽斌 李新海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增刊)
摘 要:遗传基础狭窄是当前玉米育种的首要限制因素。根据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原理扩增和改良玉米种质,将为育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奠定基础。我国研究杂种优势群的技术路线可概括为系谱分析结合双列分析、NC-Ⅱ设计和DNA分子标子技术的组合。当前,我国玉米育种主要使用3个杂种优势群或5个亚群,2个主要杂种优势模式或4个子模式。根据我国玉米生产和种质结构特点,制定了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外来群体接力改良、创造半外来种质和分析杂种优势群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杂交种选育技术的提高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构建促进群体改良技术从群体内选择转变为群体间相互轮回选择。相应的技术路线也要予以调整。
玉米种子纯度检验方法研究 孔广超 曹连莆 《种子》2000 (3)
摘 要:阐述了检验玉米种子纯度的形态学方法、生理生化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述评。
玉米株型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赵延明 王玲 王日方 《杂粮作物》 2000 20(2)
摘 要:选择玉米株型性状时应以GCA为主,重点考虑亲本自身的性状特点。株高GCA与穗位GCA、叶面积GCA,穗位GCA与叶面积GCA,叶长GCA与叶面积GCA,叶面积GCA与叶片数GCA之间相关显著或极显著,相互间选择有促进作用。辽76、辽87、辽5088、沈137等自交系可根据育种目标加以利用。
杂种优势模式在山东省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陈举林 王玉林 苏波 《杂粮作物》 2000 20(2)
摘 要:山东省玉米育种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其遗传基础相对狭窄。主要种质分为改良Reid、Lancaster、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杂优种质群。改良Reid和塘四平头杂优群起主导作用。主要杂种利用模式以改良Reid×塘四平头,塘四平头×其它种质、改良Reid×其它种质、塘四平头×Lancaster、改良Reid×旅大红骨为辅。应加强种质改良,丰富遗传基础,探索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玉米分子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天宇 黎裕 《玉米科学》 2000 8(2)
摘要:全面评述了近一二十年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分子标记图、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及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进展。
玉米单交种选育存在的不足及弥补措施 于秀荣 邢吉敏《河北农业科学》4(2) 2000 6
摘要:玉米单交种的选育越来越集中在几个骨干自交系,造成种质遗传基础狭窄。为拓宽种质遗传基础,应进一步发掘和引进种质资源,采用群体改良和生物工程技术选育自交系。
带遗传标记的玉米基因雄性不育的发现及遗传和利用研究 林晓怡 杨典洱 林建业 《作物学报》 2000 26(2)
摘要:1992年在玉米族远源杂交组合3402F3(丹340X403-2)中首次发现带标记行状的基因雄性不育(GMS)材料。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当不育株(A)与可育株(B)进行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接近1:1。而可育株(B)自交的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分离的比例为3:1。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证明,不育基因(MS0)与 标记性基因(PLF)紧密连锁,未发现有交换现象,它们可能位于同一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经过不育株5代兄妹交已选出几个高产核不育两用系。通过测交筛选出一个强优势高产恢复系HR-1。利用高产核不育系于强优势恢复系配制出两个超高产玉米杂交种;小区(0.0066HM2)产量分别为72.0KG和 78.1KG,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18.6%和28.7%。本文还讨论了带遗传标记性状的高产核不育两用系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MS0-PLF基因的设想。
矮生玉米的遗传与育种 阎淑琴 《玉米科学》 2000 8(2)
摘要:简单的概述了矮生玉米的遗传规律。回顾了我国矮生玉米育种及其发展概况。并结合嫩江农科所育种实践,论述了矮生玉米的研究使用及其发展前景。
爆裂玉米的品质及其选育 曾三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100081)1999,7(1).—14~17
摘要:本文对爆裂玉米的品质及其测定作了介绍,并对影响爆裂玉米最重要的品质特征爆裂膨胀性的因素进行分析,还论及爆裂玉米品种的选育方法。
多胞质玉米胚乳淀粉粒性状的扫描电镜观察 李敬玲(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北京 100101),贾敬鸾,刘 敏… 遗传学报.— 1999,26(3).—249~253
摘要:11种多胞质系玉米胚乳淀粉粒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不同的细胞质对细胞核有不同程度的互作,3种甜质胞质玉米的胚乳淀粉粒多呈球形,排列紧密,存在一定的共性;这11种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平均直径为9.78μm~14.69μm,通过玉米胚乳粉粒形状特征的观察,在玉米淀粉性状和玉米籽粒的商品价值关系上进行一定程度探索,为玉米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发展历程及其遗传组成分析 李春霞(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 150086),苏俊 玉米科学.—1999,7(1).—36~40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1980~1997年18年间种植面积在1.0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情况及其遗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我省玉米品种的变化特点是:80年代中前期以自育、早熟品种为主,单、三、双交种同时并用80年代后期应用的中晚熟品种(如四单8、吉单101等)多为从吉林、辽宁等省引入的;90年代应用的优良品种以四单19、本育9、龙单13为主。同时还可以看出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的种质:在80年代集中在甸11、Bup44、大黄等几个骨干系上,90年代逐渐转向以Mo17类亚群、塘四平头群为主阶段。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了我省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改良研究与开发利用研究,从而拓宽基因资源,解决我省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 敖 君(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157041)//玉米科学.—1999,7(1).—41~42
摘要:按(P1× 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5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秃尖、穗粗、行数、行粒数、轴粗、穗重和单株产量9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秃尖、行粒数、轴粗和穗重主要受加性基因影响,其余5个性状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同时存在。
利用DNA指纹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及其真伪技术的研究 / 赵久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100089),郭景伦,孔艳芳 … // 玉米科学.—1999,7(1).—9~13
摘要:从5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0个在玉米上具有较好多态性的RAPD随机引物,并进一步筛选确定了适合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及其双亲的特异引物,建立了相应的DNA指纹图谱。杂交种的DNA指纹图谱表现为父、母本双亲带型的互补,均未出现互补带型之外的新带型。应用RAPD技术获得DNA指纹图谱的方法可以简便、快捷、经济、准确地鉴别玉米杂交种子纯度及真伪。目前已进行了上百份的检测实践,无一差错。
RAPD技术在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 孙致良(莱阳农学院 265200),张超良,金德敏…//遗传学报.--1999,26(1). --61~68
摘要:通国对我国正在使用的12个玉米骨干自交系的RAPD分析,从220个Operon引物中筛选出12个能产生稳定的遗传多态性的引物。利用这些引物扩增出的指纹图谱,进性聚类分析,可将全部供试自交系分成3个类群。第1类群包括黄早4系统的5个自交系;第2个类群包扩478和488两个姊妹系;第3类群包括5个关系较远的自交系,其中3个来自美国,1个是全部中国血统,1个既有美国血统又有中国血统。这个结果与根据各个自交系的已知系谱确立的亲缘关系基本一致。
RAPD分子标记与玉米杂交种产量优势预测的研究 / 吴敏生(中国农业大学遗传育种系 100094),王守才,戴景瑞 / 遗传学报.-1999,26(5).-578~584
摘要:以24个优良玉米自交系按NCⅡ(11×13)设计组配成143个单杂交种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玉米杂交种优势群划分,遗传距离(GD)与特殊配合力、杂种产量、杂种产量优势(MH)的关系。结果表明:⑴RAPD技术可用于玉米杂交优势群划分。⑵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优势、杂种产量、特殊配合力有一定相关关系,但决定系数很小,分别是10%、10%、15%,利用RAPD技术预测杂种优势、杂种产量作用有限,应进一步研究与杂种优势有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从而使育种家预测高产组合成为可能。
玉米两个RFLP标记的原位单杂交与共杂交定位的比较 / 杭超(武汉大学生命?/div>